在一众著名的天然钻石中,有着罕见美丽容颜的“希望蓝钻” (The Hope Diamond) 显得格外的突出,从皇室的辗转,到离奇的传说,再到最终收藏于博物馆,这枚稀有的蓝钻穿越了时间,见证了无数历史。它一度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继位的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以及英国国王乔治四世等皇室成员所拥有,也曾在一些世界富豪和珠宝界名声大噪的大腕手中辗转流传,包括皮埃尔·卡地亚 (Pierre Cartier) 和海瑞·温斯顿 (Harry Winston)。
与“希望蓝钻”近距离接触
2005年,我非常有幸成为了一个研究团队的一员,共同记录和研究“希望蓝钻”的红色磷光。这一现象曾经被观察过很多次,但从未进行充分研究。近距离接触这枚美得让人叹为观止的蓝钻,我十分心醉神迷,随时都能联想到它那无可比拟的传奇故事。
“希望蓝钻”的历史
举世闻名的英国银行家和天然钻石收藏家亨利·菲利普·霍普 (Henry Philip Hope),是“希望蓝钻”的第一批有记录拥有者,他用自己的姓氏“Hope”为这枚蓝钻命名。霍普去世时,这枚天然钻石就作为他的财产,遗传给了这个家族的成员,后在1901年被卖给了一位珠宝商。再后来,这枚天然钻石又几经转手,最终于1912年被华盛顿的社交名媛伊芙琳·沃尔什·麦克莱恩 (Evalyn Walsh McLean) 买下。她一直收藏着这枚蓝钻,直到1947年去世。在接下来的11年里,海瑞·温斯顿 (Harry Winston) 成为了这枚钻石的拥有者,直到1958年他把“希望蓝钻”捐赠给了史密森研究所。
这枚备受关注的天然钻石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这一切都要从“塔韦尼埃之蓝” (Tavernier Blue) 开始说起,这是一枚从印度被带到法国的重达115克拉的蓝钻,于1673年被“太阳王”路易十四买下。他命令宫廷御用珠宝匠将其切割成重达69克拉的“法兰西之蓝” (French Blue),并在背后镶嵌了黄金,看上去就像是“太阳”在一片蓝色中心闪耀。
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这枚耀眼夺目的蓝钻被劫掠后销声匿迹了数年。二十年后,一枚重达45克拉的蓝钻现身伦敦,也就是如今的“希望蓝钻”。几十年来,人们一直猜测失踪的“法兰西之蓝”和“希望蓝钻”是同一枚天然钻石,但一直找不到重新切割的信息,直到2000年代中期才出现令人信服的证据。
研究人员为重达115克拉的“塔韦尼埃之蓝”和重达69克拉的“法兰西之蓝”制作了仿真复制品。并通过计算机将这三枚天然钻石制作了模型,证实了“希望蓝钻”可以完全被包含在“法兰西之蓝”中。而“希望蓝钻”所呈现的一些切割形态,比如它的不对称形状,也很好地解释了它的前身就是 “法兰西之蓝”。
“希望蓝钻”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有如此殊荣屡屡获得皇室的青睐呢?在1988年和1996年的美国宝石学院鉴定报告中显示,这枚重达45.52克拉的天然钻石属于古老枕形切工钻石,其净度为VS1,颜色为深彩灰蓝色。从它身上可以观察到的硼杂质浓度约为1.7 ppm,这是极为罕见的。
绝大多数天然钻石(约99%)含有大量的氮杂质,剩下的1%几乎没有可检测到的氮元素。少于0.1%的天然钻石(包括“希望蓝钻”)含有可检测到的硼元素,其中,绝大多数的硼元素含量低于“希望蓝钻”,大多数天然钻石的硼元素含量低于百万分之0.5。因此,任何含有如此大量硼元素的天然钻石都是极不寻常的,而出现在这么大的天然钻石中更是异常罕见。
“希望蓝钻”的另一个非凡特征是其炽热的红色磷光。在用紫外线 (UV) 光照射后,“希望蓝钻”会散发出像燃烧的余烬般的红光,并可以持续一分钟以上。这与形成蓝色天然钻石一样,红色磷光也与其所含有的硼元素有关。当暴露在短波紫外线下时,这些硼原子与天然钻石内的其他杂质相互作用,使天然钻石发出红色的可见光。
虽然厄运的传说围绕着“希望蓝钻”已有数十年,但对天然钻石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在过去二十年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许多长期存在的秘密。近期开展的“希望蓝钻”研究工作包括证明其来源于“法兰西之蓝”的计算机建模、光谱细节和磷光起源研究,以及确定其总硼浓度和可观测硼浓度研究。
在抵达史密森尼博物院之前,这枚“希望蓝钻”已经在迷雾一样的历史中,游历了无数年,但它绝对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美的天然钻石之一。每年,博物馆里都会有数百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一睹其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