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的价值、耀眼的光芒和斑斓的色彩,是天然彩钻的迷人所在。但在它们之中有一位却很少被提及,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存在,那就是天然白钻。
GIA将天然钻石4C标准中的“颜色 (Color) ”分为由D到Z多个等级,来代表它们的无色程度。或许有人习惯将靠前的无色天然钻石称为“白色天然钻石”,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就像所有天然彩钻一样,真正的天然白钻并不受D-Z颜色等级的约束,GIA官方给它的评级一般是“White”或“Fancy White”。
若要直观地比喻,无色天然钻石更像是“清水”,而天然白钻则相当于“牛奶”或“白色颜料”。此外天然白钻的“白色”也并不会出现在色谱上,因为白是由所有颜色汇合而成的。
天然白钻之所以会显现如此特别的颜色,是因为其内部存在着一种极其密集的亚微观包裹体。它们可以使穿透天然钻石的光线发生散射,从而在我们肉眼看来形成了半透明的乳白色外观,就像闪烁着光芒的白色蛋白石 (Opal) 。
除了颜色,关于天然白钻还有一些有趣的事实。例如,我们常可以在某些专业报告中看到一颗天然钻石被定义为Type I或Type II,它是根据天然钻石内部“含氮量”的多少来划定的。地球上约98%的天然钻石都属于含有氮元素杂质的Type I型,其中它又分为氮原子以集合态存在的Type Ia型(如天然黄钻)和氮原子以孤立态存在的Type Ib型。
而绝大多数天然白钻属于更为独特的Type IAB型天然钻石,即氮元素集合态中含有多达4个氮原子。这一形态被科学家认为是“氮聚集”的最终产物,通俗地说,它证明天然白钻经历了比无色天然钻石更长的历史,和更为高温高压的环境。专家认为天然白钻可能形成于地表下400km处乃至更深,这已数倍于我们通常认知中的160km。
顺带一提,Type II型指的是无明显氮元素的天然钻石,其中的Type IIa型天然钻石凭借无瑕纯净的光泽成为了昂贵与稀有的标签;富含硼元素的Type IIb型天然钻石则涵盖了所有的天然蓝钻。
虽然天然白钻的存在不多,但已知的发现地却遍布世界。和拥有某些特定出产矿区的天然蓝钻或粉钻相比,天然白钻的发现更给人一种不确定性。白色向来是低调淳朴的颜色,但常被“遗忘”的天然白钻也有属于自己的珍贵价值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