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天然钻石于数十亿年前便开始在地球上形成。但它最初被发现的时候,却并不像如今这般受欢迎。原因很简单:天然钻石虽然坚硬,它的原石却比较粗糙,光彩也不明显。于是在往后的几百年里,人们一直在钻研天然钻石的切割技术。
1919年,一位名叫马歇尔·托尔科夫斯基 (Marcel Tolkowsky) 的波兰年轻人发表了一篇震惊珠宝界的博士论文——《钻石设计 (Diamond Design) 》。文中他以数学的方法论证了切割天然钻石的理想角度、比例、切面数量等,并由此为依据发现了鼎鼎大名的圆形明亮式切割,拉开了一个世纪的天然钻石切工“革命”。
在这位“现代钻石切工之父”的影响下,天然钻石工匠们也越来越富有创造力。他那经过精密计算的57个切面被改造为椭圆形、马眼形、梨形等各种形状,而在这些异形切工中,最受欢迎之一的便是公主方形切工 (Princess Cut) 。
1961年,伦敦钻石切割师Arpad Nagy便已创造了拥有58个切面的公主方雏形,但当时它还被称作轮廓形切工 (Profile Cut) ;1971年,南非钻石切割师 Basil Watermeyer 和妻子 Marion 发明了81个切面的巴里昂切工 (Barion Cut) ,并以夫妻二人的名字命名。
到了1979年,三位在以色列工作的钻石切割师Betzalel Ambar,Ygal Perlman和Itzkowitz发明了49个切面的四方明亮形切工 (Quadrillion) 并取得专利。次年,Betzalel Ambar和Itzkowitz在它们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终于得到了如今我们所说的公主方形切工。
标准的公主方形切工呈四面等边、棱角对称的倒金字塔形,有57或76个切面。其台面宽大,光线更容易进入钻石内部,亭部交错的V形面则能进一步增加入射光线的反射。V形面较少,单个闪光面更大,但闪烁光线较慢;而V形面较多的公主方形天然钻石,单个面变得更小,闪烁的光线变得更快。
公主方形切工天然钻石不仅可以散发出与圆形明亮式切工相媲美的熠熠光彩,而且在相同重量下,视觉效果要比后者大上10%-15%。值得一提的是,方正的形状极大地提高了天然钻石钻石原石的利用率,常见圆钻在切割时的原石损耗率高达40%,而公主方形的原石损耗率可控制在20%左右,因此在价格上也会稍低一些。
公主方形切工线条洗练俊朗、造型大气优雅,分明的棱角颇具现代审美,在如今也很受欢迎。无论是作为婚戒还是日常配饰都使人眼前一亮。如果你想寻找一颗高明亮度的天然钻石,又不希望它像圆钻那么普遍,那么公主方形切工天然钻石会是不错的选择。